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早期的中国人在美国和加拿大受到非人的虐待和残酷的剥削,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除了淘金就是修铁路。
其实您可能完全错了,我在【维城往事】华人当年淘金赚到钱了吗?中提过,那一代的淘金人,如果去的早,基本上是衣锦还乡。修铁路的华工(【维城往事】加拿大为啥找中国人建铁路)实际上有很多都在之后又带着一家人回到了北美。然而,问题来了:中国人不是最留恋故土的吗?为什么要去海外发展呢?
一方面,1850之后,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有太平过,鸦片战争(184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太平天国(1851-1864)、甲午战争(1895)、义和团(1895)、辛亥革命(1911)就没有消停过。
另一方面,中国人在海外其实过的是相当不错的。从最早的淘金开始,其实中国当时过去的多是耕地的农民,(因为清朝的大部分时间是采取了“禁海”的策略,就是不允许大家出海,更加反对贸易,原因主要是害怕倭寇骚扰),然而农民最大的优势就是非常擅长水利,这在淘金里非常重要,所以,当时有很多记载都提到中国人可以在别人废弃的矿床上淘出金子来。和当年的粗犷的西部牛仔相比,当时中国人都算是顶尖人才。
另一方面,早期中国人偏好开洗衣店和饭店。为什么?开洗衣店同时解决了工作和住房两大问题,而且洗衣店开业资金少:一块搓衣板,洗衣肥皂和一个铁烫斗就可以。有一则记载很有趣:当时加州交通极其不方便,人力成本很贵,于是加州的富人就干脆将衣服寄到香港去洗,“一打衬衫的费用是十二美元,来回时间是四个月。夏威夷的洗衣馆很快以每打衬衫八元把生意抢了过来。1851年,李华(译音Wah Lee) 开起了旧金山第一间华人洗衣店,收费是五美金一打衬衫,而且高高悬挂起WASH’NG AND IRON’NG (洗衣烫衣) 的招牌招徕生意。”(参考资料 华裔在美国150年)
最有力的证明是当年美国旧金山最繁华的街区Dupont街,现在的Grant街附近,“店面都属于白人,租给白人店家,租金约每月$200,但租给华裔店主,则收高价租金$500。(编者按,1856年一位中等收入的白人月薪不足$50,按此折算,每月$500的租金应该相当于目前的$40,000) 。因此许多白人都争相将店面出租给华人谋求高利。”(参考资料 华裔在美国150年),可见当时华人不但有钱,而且还很“卷”!

另外一个明证就是北美各个大城市唐人街的位置,我去过蒙特利尔、多伦多、维多利亚、旧金山、纽约的唐人街,没有一个不是坐落在当年最繁华的Downtown地区,一直很奇怪,为啥白人总这么“尊重”我们华人呢?当我看到上边的这段记载,于是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当年的华人是相当有经济实力的。
多说一句,其实中国人分布最广的海外地区不是美国和加拿大,而是东南亚,按照现在的统计,广东、福建一带去美国、加拿大只有10%左右,90%的人是去南洋(现在的东南亚,越南,老挝,印尼等地),新加坡甚至总理都是华裔。如果大家问一下东南亚华人的地位,就是两个字:有钱!印尼、越南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我采访一位当年的老华侨,他的原话是“华人在越從事銀行業,出入口,農產品,五金,飲食,紡織。在越沒有唐人街只有唐人區,很多越南人都要学廣東話來跟华人做生意。“
然而,中国人在海外很少参政,为什么呢?我认为也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北美毕竟是白人建立的国家,白人的相互的认同感造成了对所有少数族裔的排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著名的美国总统肯尼迪(1960-1963)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爱尔兰后裔的总统!英伦三岛(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之间尚且还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不用说不同人种了。另一方面,来自大清朝的中国人,没有人觉得《大清律》和《独立宣言》有区别,都是别人规定好了,大家遵照执行的法律。没有想过法律应该是自己订的约束自己也约束别人,用来维护良好生存环境的契约,而不应该是皇帝拍着脑袋规定,约束别人,便利自己的条条框框。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应该是制定法律的那个人之一!
我知道您会出来抬杠:我们过的好,为啥还被人家收“人头税”?为啥人家还“排华”?好吧,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历史和小说:我喜欢看历史,也爱看小说,但总看了半截就扔了,因为每一段历史都可以推敲,有时觉得很奇妙,剥开表面,会看到下面支撑它的各种环境,而小说就不好说了,拿《狂飙》来说,我实在理解不了,高启强有了强盛集团后,为啥还要在种子站里设赌场?高启盛为啥要贩毒?难道是为了黑社会而黑社会?指导组为啥在视察高启强捐助的幼儿园和敬老院的时候要信誓旦旦的铲除黑社会?历史是可以推敲的,推敲的意思用黑格尔的话说:世界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经引用过这句话),在历史中这句话没有反例,而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则到处都是莫名其妙的爱和莫名其妙的恨!

胡松(Thomas Hu),Sutton West Coast Realty 的房地产经纪,山东济南人,1992年留学加拿大,McGill的生物化学和计算机双硕士,奔波了很多地方,还是选择在维多利亚,很喜欢这座城市。在北美居住,我认为最好的地方不是大城市,而是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点击这里可以看到我的详细介绍。我的微信号:songhu2190, Email: thomas.hu.bc@gmail.com, 电话号码:778-922-2081. 最重要的是记住我的网站:www.victoriasummer.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