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算不上富家子弟,哥哥孙眉1871年(华工给美国修完铁路,但还没有开始给加拿大修铁路的空档),去檀香山(美国夏威夷)当华工,赶上檀香山政府分地,自己开垦,成为大牧场主,1875年前后(仅仅4年时间),富甲一方,被尊称为“茂宜王”。这也印证了我之前文章【维城往事】那时的华人过的好吗?当年很多出洋的老百姓靠着勤奋都过上了好日子。于是1879年接母亲和弟弟来檀香山,孙中山是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又称火奴鲁鲁 Honolulu)读的中学,1883年高中一年级(10年级)离开的,1886年入博济医院南华学堂读书,简单说就是在博济医院当学徒,1年后(1887年)受哥哥孙眉的资助进入香港西医书院(以后并入香港大学)学医,1892年拿了学位,是西医书院的首届毕业生,毕业证相当于当年的行医执照,当年9月开始在澳门行医。
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期间非常喜欢讨论时政,我之前的文章也说过,香港在1842年已经割让给英国作为租借,因此属英国土地。当年的香港是洪门三合会的地盘,洪门的口号就是“反清复明”,加上太平天国兵败(1864年)后很多太平军都逃亡到了香港。因此在香港讨论“反清”应该是比较时尚的事情。孙中山在这里结识了以后《中国日报》的发起人陈少白,和杨鹤龄、陈少白、尢列被人称为“四大寇”。可见孙中山当年属于非常愤青的一类。这里多说一句:《中国日报》不是China Daily,这个中国日报1913年后就停办了。
孙中山先开始不反清政府,1894年1月史料说他写过8000字的《上李鸿章书》,说了很多改良的方案,可见当时他是改良派,而非革命派。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说孙中山找到李鸿章密谈,就有点胡扯了,想想当年孙中山是一个28岁,刚刚毕业的医生,而李鸿章是71岁当朝宰相,孙中山也不属于达官贵族出身,哪里可能见得到李鸿章。
另外一点就是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时候就开始倾向基督教,在香港学习期间受洗成为基督徒,他当年自称“洪秀全第二“。因此孙中山之后坚持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多半是来自于洪秀全的思想。注意,历史上洪秀全自称是基督教的,但基督教却拒绝承认洪秀全为基督教,原因是洪秀全在基督教的教义上,给自己加了戏,说自己是耶稣基督的弟弟,上帝的二儿子。
1894年11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没有任何结果,行医2年后,去了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鞑虏是满州人的称呼,所以可见当时孙中山的目的是恢复汉族人的统治,但这个口号中最先进的一点是:创立合众政府,不再恢复帝制。一方面,孙中山当时受到美国的教育,相信美国联邦制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孙中山也希望联合其它志同道合的同志。毕竟当时兴中会所有成员加起来才112人【史料参考】
其实兴中会成立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紧跟着1895年10月(成立1年后)孙中山策划了广州起义,原计划是香港“敢死队三千人”攻占广州,结果广州这边人雇好了人,军火人员会齐后,香港那边没人来,简单的说:仗没打,先暴露了。于是广州这边400人连同军火就地解散,却惊动了两广总督,抓了起义领袖陆皓东。这场起义对于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那面青天白日旗(国民党的党旗),正是被抓的匪首陆皓东的设计。多说一句:这个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发小儿”,也是基督徒。
回看广州起义,有点像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但广州可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选在这里起义其实确实有点幼稚。当然,孙中山从此成为清朝被通缉的“反贼”。
终于说到维多利亚了,广州起义后,1897年7月18日,孙中山到达温哥华,7月20日到达乃乃磨(Nanaimo),中午到达维多利亚。【史料参考】有人问:为啥孙中山要先去Nanaimo呢?这点您可能不知,Nanaimo自1852年就是西海岸最大的煤矿,当年有很多华工在这里生活。注意,不像很多中国华工一样,孙中山不是从香港或日本来的,而是从英国出发,到蒙特利尔,然后做火车过来的(当时太平洋铁路已经通车)。孙中山在维多利亚住的地点是First Metropolitan United Church(第一基督教卫理会教堂),沿着唐人街的Figard走一个街区就到了。8月2日离开维多利亚,乘坐渡轮经檀香山回到日本横滨。他当时主要去的地方是位于唐人街的李英昌中药行(史料参考)。他来维多利亚的目的目前看有两个,一方面是募资,另外一方面是募人。为什么这个记载如此全面呢? 因为当年孙中山作为反贼,有清朝密探全程跟梢。

孙中山第二次来维多利亚是在1902年,这时候他还不是洪门兄弟,这次是从旧金山做渡轮过来的,这次住在李英昌(就是原来的中药行老板)开的英昌隆商行里,大家可能还记得,加拿大人修铁路,找了一个叫李天沛的人帮助招募华工,因此李氏家族(李天沛,李祜芹,李勉辰)当年可是维多利亚最有声望的家族。当年除了做华工生意外,还做土产进口、农业和养殖业,李氏家族同时也是致公堂重要人物,这个以后再说,孙中山连续拜访李氏家族,但结果甚微,所以悻悻离开。
1911年2月18日,孙中山第三次来到维多利亚,这时候孙中山已经加入致公堂,被封为“洪棍”,这次是从旧金山坐火车先到温哥华,然后来到维多利亚,这次可谓声势浩大,致公堂全程高接远迎,先后在堪禄普(Kamloops)、乃乃磨(Nanaimo)、坎伯兰、友仁湾、纽宾士域、基卢那、卡尔加里、温尼伯、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演讲、募捐,直到4月19日才离开蒙特利尔回纽约。
到底孙中山募捐到了多少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胡松(Thomas Hu),Sutton West Coast Realty 的房地产经纪,山东济南人,1992年留学加拿大,McGill的生物化学和计算机双硕士,奔波了很多地方,还是选择在维多利亚,很喜欢这座城市。在北美居住,我认为最好的地方不是大城市,而是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点击这里可以看到我的详细介绍。我的微信号:songhu2190, Email: thomas.hu.bc@gmail.com, 电话号码:778-922-2081. 最重要的是记住我的网站:www.victoriasummer.ca